谁还记得这位老人,他的名字——马相伯。
1939年的今天,11月4日,有一位叫马相伯的老人在越南河内去世,享年100岁。老人曾对来访的胡愈之说:“我是一条狗,只会叫,叫了一百年,还没有把中国叫醒”。
马相伯(网络图片)马相伯生于1840年,12岁时独自一人从镇江徒步赴上海求学,一生醒目八国语言。他的一生,前三十年专注于神学,中间三十年从事洋务、外交,后四十年致力于教育。辛亥革命后,曾被孙中山委任为南京市第一任市长。
马相伯在从事外交和洋务运动中曾去过多个国家,深感“自强之道,以作育人才为本;救才之道,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。”于是他毅然“毁家办学”。
1900年,将全部家产3000亩田产卖掉,募捐给天主教江南司教,作为开办中西大学堂的基金。震旦大学(图片来自网络)1902年马相伯开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——震旦学院。马相伯为学校定了三个原则:崇尚科学,注重文艺,不讲教理。
梁启超曾发文祝贺:“今乃始见我祖国得一完备有条理之私立学校,吾欲狂喜。”于右任、劭力子、李青崖、张鼎丞等名人肄业于此。期间,马相伯又筹建了震旦学院预科,后与震旦女子文理学院附中合并为上海市向明中学。厥后耶稣教会欲将震旦学院改为教会学校,以教授神学为主,而马相伯因校方违背其开展中西教育的初衷,脱离了震旦学院,学生生也全部退学。
马相伯被学生们的举动所感动,决议再办一所新大学,并接受于右任的建议取校名为“复旦”。1905年5月27日,复旦公学(复旦大学前身)正式开学,马相伯任校长,并邀请了严复、张謇、熊希龄等教育界知名人士担任校董。
他曾勉励学生“爱国不忘念书,念书不忘爱国。”造就出了如陈寅恪、竺可桢、李叔同、黄炎培、胡敦复等一批大师。(图片来自网络)1908年,震旦学院因故迁址,马相伯一心为了办学,不计前嫌,捐资4万元,并将自己的八处房产全部卖掉,资金全部用于为震旦学院新校址购置土地,筹建新校。
该校后改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,即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。“九一八事变”后,91岁高龄的马相伯奔走于全国各地,揭晓国难演说,招呼全国人民一致抗日。除了将全部家财募捐用于抗日外,还走向陌头卖字,一个字30元,一副对联50元,共筹得款子10万元用于抗日。
马相伯书:“还我河山”(图片来自网络)1937年,日军迫近南京,为躲避战乱,马相伯一路南下,直至越南河内。在马相伯百岁寿辰时,囯民政府为他颁布了夸奖令,中共中央也致电祝贺,称其为:“囯家之光,人类之瑞。”而他在给复旦大学同学会的亲笔信中写道:“囯无宁日,民不聊生,老朽作甚,流离异域。正愧无德无功,每嫌多寿多辱。
”并将各方所赠寿仪捐出用于慰劳伤兵。马相伯(图片来自网络)1939年10月20日,他听到湘北抗日取得大胜,欣喜异常,因过于激动而导致病情加重,于11月4日与世长辞,享年100岁。
本文关键词:谁,还,记得,这位,老人,他的,名字,koko体育官网入口,—,马相伯
本文来源:koko体育官网入口-www.gpzbs.com